1、模具分为哪几大系统?
浇注→顶出→冷却→成型→排气。
2、在做模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壁厚应尽量均匀一致,脱模斜度要足够大;
(2)过渡部分应逐步,圆滑过渡、防止有尖角;
(3)浇口:流道尽可能宽大,粗短,且应根据收缩冷凝过程设置浇口位置,必要时应加冷料井;
(4)模具表面应光洁,粗糙度低(最好低0.8);
(5)排气孔,槽必须足够,以及时排出空气和熔体中的气体;
(6)除PET外,壁厚不要太薄,一般不得小于1mm。
3、塑胶件常出现的瘕疵?
缺胶→披风→气泡→缩水→熔接痕→黑点→条纹→翘起→分层→脱皮。
4、模架有哪些结构?
面板→A板→B板→方铁→导柱→顶针板→顶针固定板→底板。
5、分型面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平直→倾斜→曲面→垂直→弧面。
6、模具加工机械设备有哪些?
电脑锣→车床→铣床→磨床→钻床。
7、什么是碰穿,什么是插穿?
与PL面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碰穿面,与PL面不平行的公母模贴合面叫插面。
8、枕位是什么?
外壳类塑件的边缘常开有缺口,用于安装各类配件,此处形成的枕壮分型部分称为枕位。
9、火山口是什么?
BOOS柱根部减胶部分反映在模具上的类型于火山爆发后的形状叫做模具火山口。
10、什么叫排位?
模具上的产品布局称为排位。
11、什么叫胶位?
模具上的产品的空穴称为:胶位。
12、什么叫骨位?
产品上的筋称为:骨位。
13、什么叫柱位?
产品上的BOSS的柱称为:柱位。
14、什么叫虚位?
模具上的间隙称为:虚位。
15、什么叫扣位?
产品上连接用的钩称为:扣位。
16、料位是什么?
塑胶产品的壁厚,也称肉厚。
17、熔接痕是什么?
两股塑胶相遇所形成的线称为熔接痕。
18、喷流是什么?
塑胶从进胶口进入型腔后形成弯曲折叠似蛇的流痕称为喷流。
19、什么叫倒扣?
产品中前后模无法直接脱模的部分称为倒扣。
20、什么叫顶白?
顶出时所需模力较大,顶针不够力,使产品局部被顶坏,从产品正面看,有明显的白色为顶白,又叫顶高水口。
21、工厂的模具设计流程是什么?
客户提供产品图→分析产品→确认塑料品种→确认模具材质→转工程图→乘缩水作镜相→完善组立图→订模胚→订模仁料→拔模→3D分模→确定流道/浇口方式→参照排位图进行结构设计→拆镶件→更正3D→工程出图《包括:模仁/镶件/模胚/散件》→做BOM表→校对审核。
22、进胶方式有哪些?
直接进胶→搭接进胶→侧胶→环行进胶→薄片进胶→潜伏式→点进胶→牛角式进胶→扇形进胶。
23、模具的分类?
模具一般可分为塑胶模具及非塑胶模具,非塑胶模具有:铸造模、锻造模、冲压模、压铸模;塑胶模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又分为:注射成型模、吹气模、压缩成型模、转移成型模、挤压成型模、热成型模、旋转成型模;根据浇注系统型制的不同可将模具分为三类:大水口模具、细水口模具、热流道模具。
24、什么叫浇注系统?
从注射机嘴到型腔为止的塑胶流动通道称为浇注系统,浇注系统包括: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
25、什么叫弹性变形?什么叫塑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消失后,物体可以恢复到变形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当外力消失后,物体无法恢复到变形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26、公母模的定位方式有哪些?
前后模的定位方式有两类:一是:模板定位,二是:模仁定位。
27、模具大小的规划?
每个公司的规划模具大小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常见的标准划分如下:15—30系类模胚的模具列为小模,30—50系类模胚的模具列为中模,50以上模胚的模具列为大模。
28、什么叫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是由高速三维激光扫描机对已有的样品或模型进行准确、高速的扫描,得到其三维轮廓数据、配合反求软件进行曲向重构、并对重构的曲面进行在线精度分析、评价构造效果、最终生成IGES或STL数据,据此就能进行快速成型或CNC数控加工
你应该了解的UG塑胶模具设计知识
首先我们拿到了一个产品后,先不要急着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检查产品结构,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问题。当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从事模具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较适合模具设计用的产品,这些没关系,只是自己日常积累的一个过程。当你分析完产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后,你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浇口的位置,当然这些最终还是要跟客户确认的。
有人说,是不是我分析好了产品结构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模具了呢,答案当然是NO。要想在设计时少走弯路,一些关于影响模具结构的项目是一定要确认好的。
具体内容如下:
1,客户用来生产的注塑机的吨位及型号类型,这个确认不好,你就没法确认你模具的浇口套的入口直径以及定位圈的直径,顶出孔的大小跟位置,还有注塑机能伸进模具内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闭合高度等等。
你辛辛苦苦的设计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结构,你也颇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户那里没法生产,因为客户那里只有电动注塑机,而且没另外加中子,估计那时你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2,客户注塑机的码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压板码模,螺丝码模,液压码模,磁力码模等等。这个确认好了,你才知道你设计模具时,到底需不需要设计码模螺丝过孔或者码模槽。
3,刚才我们分析后的产品的问题点,以及产品夹线,产品材料及收缩率。不要想当然的认为PP的塑料收缩率就一定是1.5%,这个一定要跟客户确认好,要知道他们最终用于生产的材料是什么牌号的,有没有添加什么改性材料等等。
有条件时,最好能熟知产品的装配关系以及产品的用途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将来的模具结构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了解了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观面,哪些是非外观,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随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
甚至包括一些产品的结构,如果你了解了产品的实际装配关系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结构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种简单形式的。一定要牢记,做模具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
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么多么复杂的结构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觉得那是非常得无知。因为很多产品工程师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经验问题,设计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结构,如果作为下游工序,不能帮他们指正的话,他们可能永远都觉得那样设计是没问题的。那我们产品工程师的进步就会非常的缓慢。
4,模具水路外接参数,油路外接参数,电路外接参数,气路外接参数。
只有在设计之前了解了客户这些要求之后,你才能有预见性的设计水路油路气路,别到时辛辛苦苦设计好了模具,后来发现客户需要在模具内部串联油路,那时你再改动,估计会累个半死,因为你水路,顶杆,螺钉什么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
像这四路的设计顺序一般是先保证油路,因为油路要分布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顶出的模具结构,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话,油缸顶出的动作就会有先后,容易顶出不平衡。
当然也可以采用齿轮分油器,但那样就更复杂了.其次是水路,因为水路要保证冷却效果,分布不均会影响产品质量及模具寿命。最后才是气路跟电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顺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电路,然后是水路,气路,最下面的是油路接头。
5,其它未尽事项。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着手设计模具了。
首先是分模,这个过程估计是大家都比较喜欢的过程。因为分出模来有成就感。拉分型面的原则就是简单即好,能拉伸出来的坚决不扫描,或者用其它高级命令。
其次拉分型面时要有大局观,尽量简化分型面,不要搞的七七八八的,如果不是精密模具,那些0.1~0.5的插穿位能避免的就要避免。
另外分型面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尽量顺着产品趋势做。
那样做出来的分型面才会beautiful。串插一句题外话,在学习三维软件时,一定要切记,每个命令的原理都弄明白,那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能用到那个命令。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不会用软件,而是你不会活学活用软件。同样一个命令,有经验的人会有很多种灵活的用法,这点体现在UG上是最明显的。
一句话,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工具本身。在做分型面的时候,只需要知道,插穿面的角度能大就大,碰穿面的面积能大就大,拉出来的枕位能宽就宽。要充分考虑你现在手上拉的这个分型面将来实际模具做出来后,人家车间负责飞模的师傅会不会骂你就行了。如果你觉得不会挨骂,那就OK,继续进行,当将来你真的被骂了,这些就是你的经验。
在做分型面的同时肯定是要考虑滑块跟斜顶的排布的,因为那些也要涉及到分型面的改动。典型滑块结构就是三角函数关系,这个没事自己多算算就行,但要保证斜导柱的角度不要太大,尽量做到30度以下。
斜导柱选用的原则就是能粗就粗,别太小气,因为斜导柱是要受力的。另外滑块也分很多变异的结构,
例如,上坡滑块,下坡滑块,内抽滑块,油缸抽,前模滑块,滑块带滑块,滑块带反顶,滑块带斜顶,等等,这些特殊结构都是充分利用了三角函数关系式,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产品倒扣的脱模,及模具的正常开合模动作。滑块的计算公式各大论坛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其次是斜顶,斜顶比较灵活,但典型斜顶的角度也不要太大,尽量不要超过15度,当然你非要做20度也行,但寿命就很难保证了,而且动作也会很不顺畅,具体原理参照三角函数与理论力学。斜顶的形状有很多演化形式,
例如,上坡斜顶,下坡斜顶,歪脖子斜顶,镶拼斜顶杆的大斜顶,镶拼圆杆的大斜顶,镶拼挂台的小斜顶,顶块下面走斜顶的,滑块上走斜顶的,斜顶上走斜顶的,斜顶上带反顶的,等等,
这些所有的结构都是一个目的,利用三角函数把产品的倒扣做出来。由此可见,学好三角函数是多麽的重要啊!所以至于各种特殊的结构,都是人想出来的,你大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不管什么样的结构都可以去随便想,想好了,就去大胆的设计,搞不好你就有新发明呢,但设计完后,一定要验证下三角函数的关系,就是实际模拟下模具的开合模动作,以及考虑下在注塑时会不会有问题等等。
说着说着,我们分模分好了。接下来就是模具结构的排位了,这些内容都是事先要理清头绪的,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
例如,两板模,三板模,热流道,IMD,IML,双色,叠模等等。
所有的模具结构类型都是为了能很好的实现产品的量产而服务的。在选用模架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刚才提到的那4点注意事项了。
选好了模架我们就要考虑模具的镶拼了,镶拼的原则就是简化加工,节省材料,利于产品成型,
比如排气等等。你觉得模具上存在特别薄的地方,一定要单独镶拼出来,易于将来更换。在镶拼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镶件的强度,加工性,以及将来水路的可设计性。镶拼完了后,
就要加标准件了。加标准件的原则就是先重点后局部,尽量布置平衡对称。一般都是要先加顶杆的,加顶杆时一定要考虑水路的排布。一般情况下,要优先考虑顶杆的排布,然后大体设计水路,
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路顶杆,使两者达到平衡。加顶出的原则就是抱紧力大的地方,另外要加在产品的楞,台,边等强度结构比较好的地方,以免顶白或顶出不平衡。
排水路的原则就是加顶出的原则,因为一般来讲,产品抱紧力大的地方也就是产品的热点,需要加强冷却的部位,这个矛盾需要调节好。至于到底是用顶杆还是用顶块或者推板,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这个要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来分析,比如产品容易粘前模,就要考虑要不要后模加倒扣,或者前模加顶出,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很多朋友都不会想全面是什么原因呢,
那还是因为没有对产品结构分析充分,没有实际考虑下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的状态。这是问题的关键。顶杆水路加完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标准件了,大家在加的时候尽量考虑对称平衡就是了。
整套模具设计完成后,一定要做以下几项检查,首先是镶块的拔模分析,看看有没有倒扣的地方,其次是模具各零件的干涉检查,重中之重。现在的三维软件都有这项功能,方便的很。
然后就是模具开合模动作的模拟,再简单的模具只要自己不是太清晰,就一定要实际模拟下,另外就是模具各零件的可加工性以及模具的装配过程,别辛辛苦苦设计出来了个巧妙的结构,理论计算也没问题,加工完了,结果装不进去,或者不好装配。
至此,可以恭喜你了,大体的流程都已经结束了。其实模具设计是个充满着矛盾的事情。想设计完美些,模具费用就高了,想设计简单一些,可能产品就要改或者模具的强度,使用寿命都会有影响。
所以模具设计没有绝对的。只要寻好了那个平衡点,你设计的模具就是成功的。所以,别人设计的结构未必都适合你。只要遵循了以上的模具设计要点,估计大家都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模具结构来。
来源:模具界的坤坤,哔哩哔哩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